华谊兄弟,这个曾经屹立娱乐圈的巨擘,在其最辉煌的时刻几乎所有知名影视作品都出自其手,尤其是冯小刚的名字几乎与之紧密相连。可是,从2018年起扬帆配资,华谊兄弟的种种迹象表明,这艘曾在影视圈中称霸的巨轮开始逐渐沉没,而这个沉没的过程,实际上早在2015年便已埋下了伏笔。
赚着赚着却赔了
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,华谊兄弟背后的关键人物,最初在王中军刚从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毕业后,便收到弟弟王中磊的邀请,回国共同创办影视公司。当时的华谊兄弟既有资本,又有人脉,并且有强大的产业链支撑,唯一的短板就是缺乏好剧本。
恰逢冯小刚的《手机》大火,且冯小刚正筹备《非诚勿扰》系列,这为华谊兄弟带来了巨大的机会。冯小刚成了华谊兄弟的“摇钱树”,双方达成了双赢的合作。华谊兄弟凭借冯小刚的市场口碑与票房号召力,而冯小刚也得到了华谊的支持,共同创造了华语电影的巅峰时刻。
展开剩余73%鼎盛时期,华谊兄弟与冯小刚成为了吸金的代名词。港台明星们纷纷投向华谊兄弟,签约成为冯小刚影片的主角,运势必定随之水涨船高。刘德华、刘嘉玲、陈道明等大咖成了华谊的常客。那时候,甚至连“小人物”王宝强和范冰冰也因为与华谊的合作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。
然而,到了2018年,华谊兄弟的市值达到了巅峰的900亿扬帆配资,但随后的负面消息接连不断,王中军也因银行催债、出售私人收藏品而陷入困境。华谊兄弟的沉没是不可避免的,几乎成了当时影视圈的“巨石”下沉。
巨轮沉没的背后
为了紧紧捆绑冯小刚,华谊兄弟斥巨资收购了冯小刚的浙江东阳美拉70%的股份,但殊不知,冯小刚的运势早在2015年便开始走下坡路。冯小刚的这家公司几乎成了空壳,而他在2003年所导演的《手机》其实埋下了这艘沉没之船的导火索。
冯小刚的《手机》灵感来源于崔永元的《实话实说》,而冯小刚在拿到这个灵感后,便编写了包含“抑郁症”和“婚外情”的故事,创作了《手机》。然而,电影播出后,崔永元对其进行了强烈的反击,因为电影中的电视节目名字与崔永元的节目十分相似,这让崔永元感到被侵犯。
此事最终引发了冯小刚和崔永元的长期对立,而这一切也将华谊兄弟卷入其中。崔永元的诉讼最终不仅让范冰冰的黑料曝光,还导致《手机2》的搁浅。华谊兄弟为冯小刚的这场“风波”赔偿了八亿多元。虽然八亿并未直接摧毁华谊,但冯小刚的名气和深度捆绑却成了华谊兄弟的“沉重负担”。
错失的机会与挥霍
与此同时,华谊兄弟的其它失误也加剧了其困境。比如,华谊与周星驰的合作《西游降魔篇》获得了12.47亿票房,但华谊却拒绝支付周星驰应得的八千万分红。周星驰愤然离开华谊后,在2016年凭借《美人鱼》单片获得了33亿票房,而华谊只能眼看着错失的机会让其悔恨不已。
除此之外,华谊兄弟兄弟俩的挥霍更是让公司陷入危机。王中军曾以3.77亿元拍下梵高的《罂粟与雏菊花》,还以1.85亿元拍下毕加索的《盘发髻女子坐》。三年间,王中军在拍卖和艺术品收藏上的花费达到了八亿元,而这些作品最终都在债务压力下被低价转卖。
华谊兄弟最喜欢与当红明星捆绑合作,不论明星的前景如何,甚至有些明星只是昙花一现。然而,这些明星们一旦过气,华谊兄弟便成了最大的“冤大头”。如今,华谊兄弟与杨颖、李晨、冯绍峰、范冰冰等人的合作渐渐变得尴尬,昔日的明星光环早已消失殆尽。
人走茶凉,华谊兄弟的沉沦扬帆配资,给人留下了许多唏嘘和遗憾。
发布于:山东省翔云优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